父母成功教育鼓勵孩子的十種策略
鼓勵就是把焦點集中在一個人的能力資質上,給予認同和嘉許,并建立個人的自重感。父母要鼓勵子女其實很簡單,只要一再地貫徹使用,保證可以增進親子關系,積極的期許加上不斷的鼓勵必可相輔相成。下面提出簡單可行的鼓勵方法供父母們參考使用:
(一)給予孩子責任
大多數(shù)的父母都想用“教”的方式來讓孩子學習責任感,所用的方法無外是獎勵、警告、懲罰、賄賂等。但責任感不是教來的,它必須藉由父母的協(xié)助,孩子自己去感受學習。例如孩子要求先看電視再寫作業(yè)時,父母可以請他衡量是否來得及寫完功課;如果他認為自己來得及,那就不妨讓他自己決定作息的順序,只要能在一定的時間內完成即可。換句話說,讓孩子去承擔他自己決定的后果,一點一滴養(yǎng)成他負責任的態(tài)度。
(二)給孩子貢獻的機會
提供孩子為家庭、為親人做事、跑腿等機會。只要孩子有意愿,即使做得差強人意,父母也要隨時表示歡迎、感謝之意,使孩子感受你善意的響應,肯定他自己的能力。有位聰明的媽媽會在女兒“自以為是”的洗完碗之后,又重新趁女兒不注意時把碗筷洗過,為的就是讓孩子有機會表現(xiàn)學習,我相信他的孩子會越做越好、越有責任心,同時也別忘記在親友面前夸獎他,以加強他的信心。
(三)接受孩子的建議
父母萬能的時代已經(jīng)過去,有許多事是我們所不清楚的,不妨請教孩子們有關計算機、信息、流行趨勢、運動、音樂、電影等信息,孩子一定樂于告訴你他所知道的,并且藉此增加親子互動的機會,真是一舉兩得。孩子更能從中感受到被尊重、信任,也更增加對自我的肯定。
(四)鼓勵孩子自己做決定
尊重孩子可以從小處做起,小至出門穿什么、吃什么,大至以后主修什么科目、選擇什么行業(yè)、家務的分配及壓歲錢、零用錢的分配等都可由孩子自行決定。許多父母不放心,常在中途插手接管,反而弄巧成拙,不妨在一旁協(xié)助,為他作澄清或分析的工作,他會感激不盡的。
(五)接納孩子的過失
俗話說:“不經(jīng)一事,不長一智”,孩子就是從不斷的錯誤中學習新事物。面對孩子的疏忽時,千萬不要大驚小怪,視為無可彌補的大災害;要培養(yǎng)能接受孩子犯錯的胸襟,并和孩子一起尋找解決的途徑,避免再犯同樣的錯誤。最常見的是孩子考試不理想,不敢面對父母,與其事后責備、傷害親子關系,還不如和孩子一起檢討成績不理想的原因,共謀改進之道。同時,要讓孩子知道你不會因為他這次的失敗、錯誤不再喜歡他或愛他,要給他有安全感,他才會有再嘗試的勇氣。
(六)重視孩子努力的過程
一件事情如果從頭到尾完成了,就比較容易看出背后的努力和成果。但我們并非常有這種機會,如果父母只有在事情完成的時候才給孩子鼓勵,那么鼓勵的機會就大大減少了。隨時給予孩子鼓勵,而不止限于他的成就。鼓勵者的任務是強調過程,而非僅僅注重其結果。如此一來,孩子就能明白任何心血的付出都是有價值的。
(七)將孩子的缺點變?yōu)閮?yōu)點
如果父母能凡事強調積極的一面,而不是專門挑剔缺點,那父母將成為一位善于發(fā)掘和創(chuàng)造孩子正向潛能的專家。例如:萍萍是位情緒很容易激動,常為一件芝麻綠豆的小事就和同學發(fā)生摩擦。母親以鼓勵的方式幫助女兒把敏感的個性轉化為理解別人的長處,能夠站在別人的立場替人著想,這樣的特質為他和同學建立了親密、信任的人際關系,這就是一個以缺點變優(yōu)點的好例子。
也有的父母對孩子的好奇多問感到厭煩,殊不知每一個科學家的前身正需要這樣的特質。作父母的千萬要小心的看待孩子的缺點,試著將它轉化為好的特質,化阻力為助力。
(八)對孩子的判斷表示信心(幫助他作合理的冒險)
除非父母對子女的能力深具信心,否則如何期望子女有良好的判斷力呢?父母可以藉由尊重并接納子女的服裝打扮、朋友的選擇、休閑時間的安排等,來表示對孩子的信心。父母也可以就居家用品的添購、旅游計劃等和子女共同商量,一來表示尊重,二來也可增加孩子的參與感。陳伯伯家正準備計劃利用春假到南部旅游,于是召開家庭會議,請孩子們共同安排行程、旅游重點、攜帶物品……等,父母和子女借著彼此商量,互相表達尊重之意,孩子們也從中增加自尊,久而久之學得獨立自主。
(九)對孩子抱著積極正向的期望
如果父母對子女的表現(xiàn)總是抱持著最壞的期望,那么也將會得到最壞的結果,所以父母應時時對孩子抱著正向、積極的期望。例如:志強告訴父親他很害怕運動會的接力賽會失常,跑不出好成績。父親非但沒有責備嘲笑他,反而接納他的不安,并安慰他:“我知道你對接力賽跑這件事很緊張,但是我對你有信心,你只要盡力而為就是!卑职植]有叫他不要緊張,也沒有過份夸贊志強的能力,而只是讓他明白,父親了解他的感受,并且信任他的能力。
(十)教育孩子從經(jīng)驗中學習(看事情的幽默面)
在人生的過程中,難免會遇到挫折。當孩子帶著沮喪、氣餒的問題來找父母協(xié)助時,父母不妨發(fā)揮你的創(chuàng)造力,先理解接納孩子不平的情緒,然后再提醒他從這次的經(jīng)驗中,換取教訓,學習新事物,讓孩子知道他的價值并不在于成功與否,而是能學習從不同的角度、立場來看事情,就不至于怨天尤人、沮喪、氣餒。
總之,鼓勵是一種學習而來的技巧,越練習就會越進步,把你身旁的人當作學習鼓勵的對象。更重要的是別忘了自我鼓勵,發(fā)現(xiàn)自己的長處,也會帶動自己發(fā)現(xiàn)別人的長處,并鼓勵他人。疼惜和接納孩子本身,孩子會感激父母的真誠,更加肯定自己、努力生活,所以說鼓勵是生活的動力,是改善親子關系的關鍵。為人父母者實在應該好好學習鼓勵的技巧,幫助你的孩子在多元復雜的人生旅程中走得更穩(wěn)健,更踏實!